海游度假集团官网

上海交大团队创新育苗技艺,助草莓摆脱病毒“干扰”


发布日期:2025-04-14 03:43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
一颗颗草莓如何短周期、大规模实现现场育苗,结出展现其独特风味的果实?近日,来自不同产区的优良草莓品种亮相第十届世界草莓大会。记者了解到,上海交通大学农生学院研究员许文平团队研发的育苗技艺,为大会原原种母苗和原种苗产品展示提供核心技术,浇灌出一颗颗香味十足、娇艳欲滴的“高学历、高颜值”草莓。

草莓号称“水果皇后”,是营养价值极高的经济作物。我国草莓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,果品销售年产值约1000亿元左右。然而,传统草莓种苗培育以匍匐茎育苗为主,病毒感染普遍、品种退化严重、种苗质量不高,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“为什么大家会觉得,草莓吃不到‘小时候’的味道?”许文平介绍,“开放的自然界中,一个草莓品种在年复一年育苗的过程中,会不断受到微生物的浸染,并导致品种的退化,但我们肉眼通常并不能看到。病毒浸染是草莓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,携带病毒的退化种苗结出来的果实,相应的,味道就有了变化。我们这项成果就是创新草莓原种苗生产技术体系,让种苗摆脱病毒的‘束缚’,解决品种退化难题,让草莓回到‘小时候’的味道。”

许文平告诉记者,团队研发的脱毒种苗组培和基质育苗新模式,可以在短时间内培育出高品质脱毒原种苗,该种种苗抗性强、成活率高,可快速规模化生产,助力草莓产业升级发展。他介绍,草莓产业的短板和瓶颈主要是种苗质量不高,目前产业上组培及脱毒技术水平偏低。根据中国园艺协会草莓分会的数据测算,目前草莓种苗产业市场份额约200亿元,而该类高品质脱毒种苗市场占比不足10%,市场缺口巨大。

“我们研发的这项技术能帮助种植户解决死苗率高、病害多、补苗难、效益差等种植难题。我们期望通过该项技术,为种苗繁殖户提供优质的原种苗去繁育草莓种苗,让种苗结出清甜、健硕的果实,也希望帮助种植户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更加安心、放心。”许文平说。

基于该技术,许文平与合作伙伴2021年开始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成熟性,2025年成立公司——上海交盟种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。如今,技术团队不仅将该技术运用在草莓上,也应用于百合、生姜、猕猴桃、黑莓、无花果、咖啡、半夏、党参和水生植物等植物品种的培育以及濒危植物的扩繁。

“我们目前已与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贵州、陕西、河北、山西、广西、广东等10余个省份100余家企业、生产合作社进行合作,涵盖几十个草莓品种。2025年我们草莓原种苗意向客户新增200多家,这次世界草莓大会又新增100多家意向合作企业,很多客户在草莓产业的种植年限超10年以上。同时,我们在水草、陆地草本(包含中草药)、藤本、木本等多种植物品种上加以应用熟化,累计植物品种数量超60个。”交盟种荟生物科技CEO李媛媛说。

记者了解到,2020年起,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单位,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工作,开始批量探索以“完全赋权(完成人实施)”模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。该项目就采用了这一“完成人实施”模式,即将成果所有权赋予研发团队,交大不再直接持股,研发团队权益可递延至创业成功后支付。2021年,许文平与交大农生学院学生张文杰开展该项技术的概念验证,2025年,许文平和张文杰联合运营团队成立创业企业,开启“班主任+班长”的创业之旅,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。

“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资本有兴趣但缺乏信心,种植企业有动力但缺少投入,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同样缺乏支持。”许文平说,“在学校科技成果专项改革试点、赋权改革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支持下,转化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和市场难题都一一得到解决,这无疑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。”

许文平感慨,科研成果转化,离不开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。“‘职业经营团队+交大技术支撑+交大技转助攻’,这一要素齐全的创业模式,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信任难题、投资难题、运营难题以及研究人员不熟悉科创政策和市场的难题,帮助我们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,加速推进了成果转化的进度和效率。”

类似许文平团队的成果转化案例,在上海交通大学还有很多。据介绍,目前最快的一项科技成果转化,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线上审批流程。在“完全赋权”试点中,上海交通大学发现,超六成教师创业企业对学校形成了正向科研反哺,不少企业还与学校共建研发平台,联合开展人才培养,并为学生带来了大量实习和就业岗位。同时,通过作价投资、完成人实施、合规整改等“阳光”科创企业累计达到191家(不含衍生企业),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、独角兽潜力企业4家、小巨人企业4家、11家拟申报IPO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曾玉竹)



上一篇:没有了    下一篇:没有了